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明天,2016年春运即将拉开大幕。高铁、动车上的盒饭到底怎么来制作,价格如何制定,是否如网络上传的低成本卖出了高价?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的高铁盒饭制作基地了解到,春运期间,北京高铁列车每天将提供5种价格,17种套餐共计2万余盒。其中,15元盒饭占比达到30%且不断供。
还没进入春运,高铁盒饭的话题就热了起来,日前,一些网友纷纷质疑部分列车上盒饭的价格,15元的全素,45元的难吃,称铁路是低成本卖高价。
针对这一说法,生产副总监詹冰谈了他的看法,高铁盒饭的制作并非小作坊的产品,为了食品安全,所有的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不可能是低成本。他介绍,从原材料的采购上,北京的基地都是与国内知名的品牌企业合作,米、面、油采购的都是非转基因产品,采用“当地考验查证+议价采购”的模式,采购的价格肯定和一般的批发商业市场没法比。
目前,生产基地投资了五个多亿采购自动化程度高的安全生产设备,每年仅留样检测而费掉的盒饭就达上百万,为了旅客的食品安全,这些都是必须投入的。
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局将提供15元、30元、45元、65元、99元(双人餐)五个档次,17种套餐。价格的制定也是企业根据成本核算制定的,现在的投入不可能会出现低成本卖高价的情况。
对于15元的套餐,有冷链和常温共4种可选。根据销售数据的反馈,目前,北京铁路为高铁提供的45元梅菜扣肉套餐最受旅客欢迎,是最先售罄的产品。
提到口味,詹冰表示,每个季度生产车间都要对菜品做调整,研发适合微波加热,口感好又健康的餐食,投入生产前,也会进行小范围的口味品尝测试,征求旅客的意见。但是,冷链和常温制作的加工工艺直接决定了和热链(现场爆炒)加工的不同,口味确实和热炒无法相比。 文/本报记者 王薇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昨天,北青报记者走进了京铁列车服务有限公司高铁盒饭制作基地。整个基地分为4层,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高铁盒饭的制作并不是出自铁路的“大食堂”,根本看不到大师傅流着汗,热火朝天翻炒的景象。
走进生产制作车间,听到职工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食品安全。“每天为211趟列车供应2万多份盒饭,不能有一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副总监詹冰说。没走进生产基地前,在记者的印象中,高铁盒饭和平时叫的外卖应该差不多,可是其制作起来却复杂得多。
所有的原料,蔬菜、肉制品在此生产前先要经过农药残留、水分的指标检测,然后才能进入加工阶段。在熟制品加工车间,一口蒸汽夹层锅能够炖煮300公斤的食物,调料加多少,不是凭师傅的经验,而是靠精准的配料表,就连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专人专管,建立台账。
整个盒饭的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自动洗米、蒸煮、冷却、封装、运输。生产车间里只能看到几个白衣白帽全副武装的工人在制作。
盒饭封装完毕后,每一盒都要经过三项检查,重量检查、金属检测和X光异物检测。除此之外,制作基地还有多间实验室,每一个批次、不一样的种类产出的盒饭都要按照标准数量留样和化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等都不能有问题。
北青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随着设备的更新,目前北京铁路局基地生产的高铁盒饭已经实现了七成为保质期在72小时的冷链加工制作,3成为保质期在3个月的常温链加工制作盒饭。而常温盒饭大多数都用在应急使用。文/本报记者 王薇